近日,谷歌宣布将拼多多从其商店中下架,原因是发现该平台多个版本存在恶意软件问题。这对拼多多来说绝对是双重打击,特别是在最新财报发布前夕,股价大跌,市值蒸发165亿美元。但事实上,拼多多并非第一次被卷入“隐私危机”之中,此前因“远程删除用户照片”的问题也曾引起轩然大波。

国内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扩展海外版图,寻找第二曲线。除了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巨头,唯品会、聚美优品等也紧随其后。这些电商平台都拥有大量国外消费者。
同时,我国网民数量众多,电商行业竞争激烈。不少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,不得不打价格战,导致利润空间不断压缩,最终只能通过打擦边球来提升销量。拼多多崛起就是抓住了这一点。作为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社交电商平台,它凭借低价商品迅速吸引用户,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购物平台之一。

然而,拼多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。例如缺乏相应审核机制,导致该平台存在大量违规商品;为提高流量,部分商家不惜采取刷单等方式来提高销量。这种不规范的经营模式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,也会扰乱市场正常秩序。此前,中消协曾多次点名拼多多,涉及个人信息收集和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。据外媒报道,知名反病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正在对拼多多进行调查,并证实拼多多的安装程序中含有恶意代码,可能会破坏用户手机系统并窃取敏感信息。
卡巴斯基与彭博新闻分享,解释了上周谷歌采取行动和警告拼多多恶意软件的原因。卡巴斯基发现的证据表明,拼多多早期版本利用系统软件漏洞安装后门,未经授权地访问用户数据和通知。这些结论与过去几周在网上发布的研究人员的结论大致相同。尽管彭博新闻没有验证早期报告的真实性。